□耀 琪
  互聯網時代,我們還需要無線發射的電視塔嗎?如此技術問題,最近再次落到了廣州塔身上。羊城晚報記者調查發現,廣州塔運營至今根本沒有進駐廣播電視發射設備。有人說廣播電視的信號發射已經不需要再依賴廣州塔“占據高位”的功能了,有居民則更寧願它永遠別發射信號,以免“電磁波輻射”。
  當初為什麼要建廣州塔,很多人都會跟著宣傳一致以為這個城市需要“更加現代化的電視塔”。公眾全然沒有考慮科技發展的浪潮,更不會提出“不建又何妨”的疑問。至於“深謀遠略”的官方人士,就更信奉搞一座世界最高的塔,無論是否發射信號,或者什麼都不乾,都對提升城市知名度有極大的好處。最後廣州塔就貼著“地標、觀光、娛樂、購物、監測、指揮”等讓人眼花的標簽建起來了。至今,它一直都被認為是讓廣州人“有面子”的建築。
  最近,廣州市審計局對廣州塔建設運營績效的專項審計報告顯示,廣州塔兩年就虧損了接近1.7億元。於是人們發現,廣州塔也是一座商業建築,和其他摩天寫字樓沒有本質差別,同樣需要承受市場風險。至今廣州塔並未因其地位而成為萬能的魔術棒,這意味它過於狹窄的運營模式並不成功。按目前的票價折算下來相當於每天要6000名游客才不虧本,但至今平均每天游客只有3900人次,每天虧損將近20萬元。可見純靠地標來賺錢,且基本上要依賴外來游客帶動,已經不再是先進的生意經,至少客流方面廣州就不如上海。
  直到現在,廣州塔都和廣播電視沒有半點關係,設計之初所謂的“站得高,發射能覆蓋珠三角”的想法,也如夢境一般無法捉摸。至於設想的氣象觀測、城市公共交通指揮、環境監測、城市三防指揮,也未開出什麼花來。這就要檢討,當初要搞廣州塔,究竟是城市迫切需求,是形象工程驅動,是要模仿並超越其他城市,還是像地鐵那樣有廣泛的公共需求,哪怕一直虧下去,也有政府兜底?為了讓其盈利,也許老百姓就要習慣忍受廣州塔那耀眼的戶外廣告,拍照的時候躲都躲不開。但這種賣廣告位的方式,其實還是很原始的。
  從許多著名景區比如迪士尼、好萊塢可見,文化才是商業背後最強大的推動力。廣州塔至今還未形成文化品牌,沒法確立在國內獨一無二的旅游價值。相反,它和國內各種高塔建築並無本質區別,只是高度標誌,難言文化標誌。這直接導致其衍生價值和相關產業非常薄弱。當然,如何盈利翻身,如何做大做強,那是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話題,但歸根結底還是與當初的決策和預判有著重大關聯。遺憾的是,人們似乎不大擅長總結這種“地標經濟”教訓,比如一些區老爭著要搞“廣州之眼”摩天輪,也是這種思維的重演罷了。
  耀琪  (原標題:不做電視塔的廣州塔,你到底想做什麼塔?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nuuxtv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